呱唧呱唧

呱唧唧

大概不能算是读后感

看了bloodchild后,我所好奇的一点是,在人类男性与虫类雌性的互动中,一旦意识到了雌性感情的因素,自己便会下意识偏向异形雌性的视角,尽管整篇是以人类男性为第一视角来讲述这个故事,并且故事进行中也是一直如此跟随,但果然一旦在思想的交流中变得平等起来,种群的概念就消失了,随之而来的性别的认同感就开始加深。其实无关互动与立场,仅仅只是他和她的这种使用方式,就自发出现了站队的意识,看来在自己的认知里,性别的概念区分仍然是强大不可动摇的。又或者是因为,人类真正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的,归根结底也只有人类自己,一旦这种交流变成了熟悉的方式,所有的物种其实不过是人类的另一种影射存在而已。


但这仅仅只是从概念而言。人体变形是唯一会令自己感到异样恶心感的设定,不管是死亡也好,意识形态的象征也好。这种恶心感并不是看到尸体反胃呕吐的恶心,而是很难描述的某种精神上的颠覆。无数次去思考这种感觉的成因,从来都得不到准确答案。或许是因为人体的固有形态是自我保护里最后一道防线,是我们能够生存下去的最后保证,也自然会下意识抗拒它的破坏。但在精神领域似乎就成为了某种难以摆脱的枷锁。因为需要去坚守一些东西,也就难以去打破一些东西。虽然并不知道打破后能得到什么,但对于这种桎梏总感到隐隐的不安。


艺术文学的价值,我觉得最好的一点就在于,它能够用最安全的方式,帮助人们冲破重重枷锁。它会设定出无限的可能,唤起人们的想象,然后去思考,去体会,去摸索。当下的规则只有适应于当下的单一模式,并非永久模式,不能不遵循它,但一味遵循却会失去应变能力。在遵循的前提下,绕过这样的枷锁去思考道德的模式,不同境况下人性的模式,权力架构的模式,从而最大程度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,适应能力,也是一种收获。


啊,说起啦,前几天无聊去玩了下网上挺流行的十六种人格测试,做到一半就开始火大。一旦涉及到感觉-直觉的选择,就让人非常质疑。五感所带来的经验感觉,以及揣摩思考所带来的直觉,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是辨认世界的方式。大胆猜测,小心求证。这些题目似乎默认了你选择猜测,就不会去证实,你如果连猜测都不选,自然就保守。但其实有了对外在的认知,才能综合起来进行分析揣摩,然后再用所得的经验来验证。根本就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的,也是必须共同作用的。(当然并没有否认心理学成果,只是好像看到由人设计出的一个简单的分类机器人,只能机械地执行指令,然后你看到它这么呆头呆脑的样子,就很想打它这种感觉←_←)

艺术带来的并非真实的经验,但它是将真实的经验融合进虚幻的想象中,让人产生假设的依据,它给出了一个思考的方向,在这个方向上,人们去进行思考创造。它可以让你去思考那些在现实道德规范中不能去赞同的事,那些明显“恶”的存在,从另一个方向去探究它们的本质。这个时候你可以是任何你未曾假象过的存在,一个罪恶的人,一个被唾弃的人,一个游离于社会边缘的人,一个心理扭曲的人,一个与自身立场敌对的人,甚至一个非人。去揣摩他们的感情,骄傲,冷漠,悲伤,等等,然后与原本自己的立场经验进行交锋。在这场内部的交锋中,进行一次次文化的碰撞。


艺术降低了人们去亲自体验的高额成本,实现了无法体验的意境思考,同时又督促人们去亲自尝试更多体验与思考,完成对世界的多面性认知。


评论

热度(2)

©呱唧呱唧 | Powered by LOFTER